前列腺癌的根治性手术是治疗局限性前列腺癌的标准方法。随着肿瘤筛查和诊断技术的不断进步,越来越多的患者能够早期发现并接受根治性手术治疗,然而,尿失禁是前列腺癌根治术后最常见的并发症之一。根据国外大型多中心研究和前列腺癌数据库的统计数据[1],根治性前列腺切除术后尿失禁的发生率在1%至40%之间。
为什么会发生尿失禁?
前列腺癌根治术的切除范围包括膀胱颈部、双侧输精管壶腹段、双侧精囊以及完整的前列腺。尽管这种手术能够完全切除肿瘤,但同时也可能导致膀胱颈部和部分前列腺尖部尿道被切除,从而影响控尿结构。
此外,由于手术过程中存在大块结扎或缝扎、解剖不清、术中出血、肿瘤浸润以及粘连等因素,可能会损伤远端括约肌、筋膜、韧带以及盆底肌肉等组织,这些损伤都可能导致术后尿失禁的发生。
尿失禁有哪些表现形式?
压力性尿失禁
在前列腺癌术后患者中,大部分发生的尿失禁是由外括约肌损伤所引起的,这种状况被称为压力性尿失禁。其具体表现为,当腹压增加时,尿液会不自主地从尿道流出。根据病情的严重程度,压力性尿失禁可以分为轻度、中度和重度三个等级。
-
轻度:仅在咳嗽或打喷嚏时发生
-
中度:发生在快步走等日常活动
-
重度:站立或卧床时即发生
急迫性尿失禁
这是一种严重的尿频和尿急症状,表现为逼尿肌无抑制性的收缩,从而导致尿失禁。
充盈性尿失禁
在这种情况下,患者的膀胱通常处于膨胀状态。当膀胱内压上升到一定程度并超过尿道阻力时,尿液会不断地从尿道中滴出。
多久能恢复控尿能力?
尿失禁根据病程的持续时间,可分为短期尿失禁(病程在3个月以内)和长期尿失禁(病程在3个月以上)[2]。
根治性前列腺切除术后,尿失禁的发生与术后时间密切相关。据研究显示,约44%的患者术后3个月内可恢复控尿能力;约20%患者在术后3-6个月恢复控尿能力;但仍有5%的患者术后6个月后才恢复控尿能力。
总的来说,大部分患者在术后出现尿失禁症状后,仍能在较短的时间内迅速恢复控尿能力。当然,也有一些方法可以帮助患者解决尿失禁的问题。
如何治疗尿失禁?
盆底肌功能锻炼
盆底肌功能锻炼能够有效改变盆底神经的状态,提升肌肉收缩力度和张力,为膀胱、尿道提供坚实的结构支撑。同时,这种锻炼还能够增强尿道括约肌的力量,从而提高尿液控制能力。
方法
1、患者根据自身情况可选择平卧位、站立位或坐位;
2、在不收缩下肢、腹部及臀部肌肉的前提下,自主收缩耻骨、尾骨周围的肌肉,维持10秒;
3、然后放松休息10秒;
4、以上动作为1次,20-30次为1组。
时间
每日早、中、晚各锻炼1组,每个月为1个疗程,根据患者控尿恢复的情况决定治疗疗程。
药物治疗
近年来,研究发现度洛西汀具有提高尿道括约肌收缩力的作用,从而有效减少压力性尿失禁的发生。一项临床试验发现,在使用度洛西汀的一个月内,54%的前列腺癌术后尿失禁患者在每天尿垫用量上减少了一半以上。这一结果证实了度洛西汀在治疗轻至中度前列腺癌根治术后尿失禁方面具有显著疗效[3]。
外科手术治疗
对于前列腺癌根治术后出现尿失禁的患者,若尿失禁症状持续存在且传统治疗无效,建议考虑再次手术干预。目前,常见的手术方式包括人工尿道括约肌植入术、球海绵体悬吊术、经尿道注射填充剂和干细胞治疗等。
尿失禁如何更好地护理?
1.心理辅导
在家属或护理人员的日常护理过程中,耐心地指导患者并给予他们精神上的理解至关重要。保持自然的表情,面带微笑地面对患者,可以显著缓解他们的自卑、恐惧和困窘情绪,从而减轻他们的心理压力。通过帮助患者以积极的心态接受训练,建立对功能恢复的信心,可以为患者的康复之路奠定坚实的基础。
此外,与患者分享同类病友成功克服尿失禁障碍的事例,具有榜样性的心理感染作用。这种正面的心理影响对于激发患者主动改善尿失禁方面的问题具有明显的积极作用。
2.术前术后提肛训练
3.膀胱排尿训练
在患者拔除尿管之后,每次感到排尿紧迫感时,应站立并收缩盆底肌。待紧迫感消失后,放松肌肉。若再次出现此类紧迫感,请重复上述操作。尽量忍耐至极限,然后才进行排尿。目标是实现每近3小时排尿1次的频率。
4.身体护理
针对尿失禁患者,除了需及时更换被尿液浸湿的衣裤外,还需使用温度约为28℃至32℃的温水对患者的私密部位进行冲洗。建议每天进行两次此类清洁操作,并辅助使用尿套以保持会阴部干净、清洁的状态。如此可有效预防尿疹和尿路感染等并发症的发生。
5.液体摄入
患者通过正确饮水可以有效预防泌尿系结石和尿路感染的发生,同时缓解术后便秘。建议患者每日摄入约2500毫升的液体,每2小时补充约300毫升的水分。然而,许多患者的依从性较差,不按时饮水,单次饮水量较少,甚至对喝水产生厌恶情绪。在这种情况下,家属需时刻提醒并监督患者。
为了提高患者的饮水量,家属可以煲一些清淡的汤水来代替白开水。这样可以尽量满足患者的每日液体摄入量,避免用大量牛奶、豆浆或汽水等饮料来填补液体摄入。
总的来说,前列腺癌根治术后的尿失禁问题应受到足够的重视。然而,随着科学研究的持续深入和医疗技术的持续提升,我们有理由对改善患者的术后康复和生活质量充满信心。未来,我们期待出现更多的方法和策略,以帮助患者更好地应对这一挑战。